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中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发布时间:2025-4-2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既要有量的合理增长,更要重视质的有效提升,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盘活存量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盘活存量指的是通过优化重组包括资金、土地、设备、技术、人才等现有经济资源,使其发挥更高价值、创造更大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以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在于将闲置或低效资源重新配置到更高效领域。通俗地讲,就是要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的发展局面。比如,通过改进技术或管理提高机器设备使用效率,通过改造闲置厂房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等。当前,需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中,从“三去一降一补”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实际上都包含了盘活存量的主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重点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盘活存量需要在供给侧提高存量资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要解决的也是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用好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以及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在制造业领域,重点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促使低效企业、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供需动态平衡和全产业链效率提升;在房地产领域,重点是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等等。在实践中,浙江通过建立以“亩均论英雄”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和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领域集中;广东一些企业通过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边缘业务的“减法”,实现优势资源集中配置、效率提升的“加法”,都是这方面的生动案例。
  用好用活有关政策。盘活存量,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用好用活相关支持政策,为“盘活”创造必要的腾挪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等,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总体上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出了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的相关措施,包括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探索促进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等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用好用活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盘活存量土地等政策。比如,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在存量土地和住房上,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重视和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增强对银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统筹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资产与负债一定程度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会计学角度看,资产和负债位于资产负债表的两端,负债是资产的重要融资来源,资产是负债的运用,两者通过流动性相互联动、相互影响。我国不仅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存量资产,也形成了较大规模存量负债,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对于微观主体来说,不仅要看资产质量和资产收益,还要看负债期限和负债结构,流动性问题或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往往是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既要考虑资产的宏观配置效率,也要考虑负债或债务的结构和可持续性。盘活存量既要提升资产收益水平,也要及时进行负债结构优化,还要在设计和实施盘活存量方案时考虑到资产与负债的对应性、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和负债期限的适配性。同时需要认识到,化解存量有可能导致风险暴露,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高度重视盘活存量无形资产。盘活存量无形资产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内在统一的。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数字化转型加快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以专利、数据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在我国存量资产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高度重视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用好存量无形资产,特别是促进行业头部企业对产业链其他企业的赋能。比如,华为与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就是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实践。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24年超过3.6万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2.11%的平均水平,并进一步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这些投入产生了大量无形资产,但相当部分没有得到充分有效转化利用。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24年10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6万件,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的存量专利134.9万件,只有小部分进入应用转化阶段。此外,每年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数据资产的存储和利用效率较为低下。国家数据局牵头的调查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泽字节),数据存储总量为1.73ZB,其中新增数据存储量为0.95ZB,仅占数据生产总量的2.9%。存储数据中,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约四成,大量数据价值被低估、难以挖掘复用。更加重视、开发利用好这些专利和数据资源,既可以盘活存量,也是未来做优增量的基础。

  在做优增量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做优增量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优增量强调在新增要素投入时注重质量和效益,高质量、高效益就是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做优增量的判断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方向上主要看能否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在供给端主要看是否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相适应,在需求端主要看是否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在做优增量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推动效率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就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数字化、绿色化等趋势,都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变革。比如,我国光伏和风电行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推动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并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典型案例。光伏行业从早期的硅基电池到现在的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等,光电转换效率大幅提高;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早期的小型机组发展到现在的10兆瓦以上,极大提升了风能利用效率。这也是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和风电市场,以及最大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出口国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努力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遵循科技创新基本规律,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推动效率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做优增量,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配置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增量要素投入标准,才能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持续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深圳的创新有“六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的说法,原因在于深圳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了大量创新要素集聚;近期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的“杭州六小龙”,也让杭州的“三个15%”科技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受到高度关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尊重创新规律、提高创新效率。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释放新需求动能中推动效率变革。新需求动能是指由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等催生的新市场需求。以释放新需求推动效率变革,体现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同作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人口结构变化,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的升级,又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此要着力满足和释放新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提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其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新需求的释放为供给侧提供了方向,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融合,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构建适应最终需求的供给体系。新需求的释放要抓主要矛盾,我国的消费率低于一些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主要原因在于服务消费不足,要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



  来源:人民日报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