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各地区国资S基金的设立十分火热。
8月6日,由浙江省产业基金参与发起的浙江战兴产业接力基金(S基金)正式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设立,宣告了浙江省首支区域性股权市场S基金成功落地,基金目标规模50亿元人民币,首期已完成5亿元募集,汇聚省、市、区县三级国有资本及优质上市公司等多方力量。
近日,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建金投”)拟投资设立福建省科创接力S基金(以下简称“子基金”),近日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此次子基金目标规模不低于5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不低于20亿元。子基金通过S交易重点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科创企业接续发展。
在政策环境方面,S基金的发展也迎来利好:8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业投资基金协同发展。
随着畅通退出渠道成为股权投资行业的关键问题,许多母基金与直投基金面临退出压力,这也给S基金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当前,我国S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参与者不断丰富。随着市场对S交易的认可度上升,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保险、信托、AMC、地方国企和产业集团等,均已开始了对S基金的布局。
2025年2月26日,建设银行在北京举办科技金融推进会暨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会上,建设银行旗下建信信托与中国信达、成都交子金控、成都策源资本、合肥兴泰控股签署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战略合作协议,首期总规模100亿元。这无疑是一支重量级的银行系S基金。并且,其中也有AMC与地方国资的参与。
当前,我国S基金正在从分散式向系统化转变、从捡漏型向配置型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
母基金研究中心对“S基金”的定义为:1、从基金的投资者手中收购基金份额或企业股权的母基金;2、有专门的S基金管理团队;3、已在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备案;4、S基金的存续管理规模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自去年以来,各地政府、国资频频入场S市场,各地S基金频频设立,这池水真的热起来了:2025年2月,江西润信赣投接力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规模5亿元,系江西首支S基金;2024年3月,福建省首支S母基金正式发布,目标规模20亿元,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厦门创投共同设立;2024年4月,上海100亿科创接力基金启动;2024年4月,安徽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注册设立,规模28亿元,由兴泰资本牵头组建并担任基金管理人,这也是中部地区首支国资体系的S基金;2024年5月,成都科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由6家国资企业联合出资的四川首支“S基金”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总规模15亿元。
去年以来,S基金行业中最突出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各地国资正在不断为S基金市场添薪,国资S基金正在爆发。从设立目的上来看,多数国资S基金的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承接过往投资的基金和项目份额。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在人民币S基金市场中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推动私募二级市场出现更多专业化的国资S基金,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行业退出渠道。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贺奕博表示,中国S市场正逐渐从单纯的LP份额转让向基金接续、并购及股权转让等多元化发展,且发展速度与成熟度日益提升。然而,当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买卖双方标的的不匹配,尤其是国资作为卖方时,其考核标准与市场规律不匹配,导致优秀被投标的难以进入市场。同时,买方资金缺乏,原因包括买卖双方对标的价值认定的不统一、原基金GP勤勉尽责义务的争议,以及交易标的打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买方不愿进场,成为当前市场的困惑,期待未来合作中能得到更好的解题思路。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国家层面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提出“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等。”“探索简化项目退出流程,优化政府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完善政府投资基金评估体系,构建更加畅通的退出机制。”
这是比较突破性的举措:优化政府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这意味着S基金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来了。我们此前就分析过,由于一级市场上最大的LP群体政府投资基金并没有大规模入场参与S交易,中国S基金的发展一直属于早期阶段,规模尚小。而定价及资产评估体系的不确定性是他们参与交易的一大障碍。
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们预计接下来针对如何完善政府投资基金评估体系、优化份额转让的业务流程与定价机制会有更加科学的指导出现,这也将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
此外,S基金行业中当前还有一大明显趋势:险资正大手笔参与大规模基金S份额交易。
2024年12月,中保投资公司携手新华保险、中汇人寿设立智集芯基金,出资逾20亿元成功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份额。同月,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规模50亿元,以S份额方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
近年来,由于投资压力增大,保险公司对收益的要求,尤其是对基金收益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退出的确定性要求也越来越强。这种转变使得保险公司从原来对股权成长逻辑的要求逐步向确定性方面演变,从而为S基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顾业池认为,从保险资金的配置角度来看,S基金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此外,他提到2024年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强劲,这种资金属性决定了其需要寻找长期资产来匹配短期负债,因此存在再投资的压力。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求将非常大。
中国S基金市场重磅级的交易也越来越多:2025年2月24日,科勒资本宣布,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成功了完成一笔GP主导私募二级市场交易。此次交易总规模为2.29亿元人民币,涵盖八项中国消费与科技行业的优质高增长型资产。科勒资本旗下的人民币私募二级市场基金“科勒资本私募二级市场第一期人民币基金”(Coller Capital Secondaries RMB Fund I,简称CCSRMB I)是本次交易的唯一领投方。
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S基金以及采用S策略的母基金设立,同时,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将在更多地区开展,S市场的玩家会越来越多,交易更加活跃,S基金行业将进一步成熟。
来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