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委官网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5月,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39.7亿元,同比增加348.0亿元,增长10.0%。然而,多项主要指标却十分“难看”:
利润总额49.0亿元,同比减少219.3亿元,下降81.7%;
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减少182.4亿元,下降93.0%;
累计已交税金398.0亿元,同比减少102.1亿元,下降20.4%。
深圳国资委,这个名字在经济圈里几乎无人不知。旗下拥有约40家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是行业里的巨头。总资产高达5万亿,如果换作GDP的话,大概能排进到中国省份的前十。
深圳国资委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一类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国资企业;
深圳地铁、深圳机场、华侨城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深圳地铁,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深圳100%的燃气供应,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99%的供水和全部的污水处理,以及80%的果蔬交易,70%的公共交通服务。
⋯⋯
另一类则是以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首,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为主业的投资公司。
深创投是中国第一家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着近4000亿资本,投资了上千家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风投机构之一,而深投控股则是中国平安还有国泰君安等一系列巨头的股东,总资产高达7000亿,连续20年进入世界500强。
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深圳国资系A股上市公司,共有12家,分别是中国平安、万科A、中集集团、天音控股、怡亚通、深圳能源、深圳燃气、中国宝安、天健集团、中集车辆、国信证券和兆驰股份。
⋯⋯
深圳国资委曾经干了这么几件轰动性的大事:
2015年的“宝万之争”,宝能想强制并购万科,从二级市场疯狂扫货,最高买下了25%的万科股权,只要达到30%,并购就成功了,被称为“野蛮人入侵”。除了宝能,还有华润、安邦、恒大纷纷加入混战,场面陷入失控状态。最后,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深铁集团出面,和各方达成协议,以664亿元拿下了万科29.36%的股权,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整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保住了万科系的血脉。
2020年,华为面临重大困境,不得已“断臂求生”,出售华为旗下荣耀的全部股权,同时不再参与荣耀任何形式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最终,深圳国资委完全控股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为达成收购协议,以2600亿收购华为荣耀,保住了荣耀手机的品牌。
2021年,苏宁面临巨额的亏损和债务,只能寻求股权重组。最后苏宁易购和深圳国资委完成交易,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国际和鲲鹏资本拿出了148.17亿元买下了苏宁总计23%的股权,成为了苏宁的最大股东,苏宁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风光无限的“最强国资委”,突然褪去了光彩,前五个月净利润同比下降93%,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深圳地铁,第一季度亏损了18.57亿元。
再看深圳国资系A股上市公司最能赚钱的两大行业“龙头”:
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856.65亿元,同比下降22.83%;
除陷入债务危机外,万科A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57.39亿元,同比下降7.56%;归母净利润121.63亿元,同比下降46.39%。2024年上半年已净亏损了80亿元。
当年,深圳国资委当年以20.5元/股,总计近664亿元收购了华润和恒大所持有的万科股份,目前万科股价已跌至7元/股以下。
此外,有15家上市公司营收下滑,5家营收降幅超过20%。
地产、建筑工程行业相关的公司是亏损“重灾区”。
归母净利润降幅超过200%的公司,有3家公司的主业与地产相关,分别是中洲控股、深振业A和深深房A。
其中,中洲控股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8.45亿元,同比减少2412.74%,位列亏损榜和归母净利润降幅榜首位。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前5个月,深圳国企利税同步大幅下滑,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原因。
复杂的国际形势、房地产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等因素,都会对深圳国资委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国家经济政策的适时投放以及给企业的进一步松绑等,经营状况有望缓解和提升;
另一方面也有国企运营模式的原因。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何破除体制机制上的束缚,探索一条适应未来国企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也是“最强国资委”的使命和担当。
来源:FOFWEEKLY
|